5月5日,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召開校委(擴大)會議,專題學習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
會議指出,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是在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快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吹響了奮進新征程、再創新輝煌的前進號角,匯聚起實現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磅礴力量。
會議指出,許勤書記所作的報告,對省情認識客觀準確,分析實事求是,確定的目標任務科學精準,提出的路徑措施創新務實,振奮人心,為我們指明了未來我省的發展方向。報告通篇有這樣四個“充分體現”。首先,充分體現了謀篇布局的戰略思維,把我省振興發展放在“時代發展大潮中、區域發展大勢中、國家發展大局中、民族復興大業中”四個維度來考量,心懷國之大者,服從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大安全”戰略定位和“四個堅持”“五個要發展”“三篇大文章”等重要要求做了務實的詮釋,提出著力建設質量龍江、創新龍江、開放龍江、綠色龍江、幸福龍江、勤廉龍江的奮斗目標,謀劃了我省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第二,充分體現了踐行使命的擔當意識。全面準確地承接黨中央對我省的戰略部署,用“奮力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的魄力和勇氣,生動詮釋了全省干部群眾加快發展的強烈責任擔當。圍繞“奮進新征程,再創新輝煌”主題,用四個必須彰顯了勇毅前行的決心,堅定了闖新路的信念和斗志,凝聚了展現新作為的力量,進一步激發了踐行初心使命的大情懷,展現了用不懈努力再創新輝煌的責任擔當。第三,充分體現了面向未來的創新理念。立足黑龍江省省情,立足優勢產業,立足新時代的技術進步,立足找準黑龍江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明確強調,龍江振興發展的基點在于創新,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科教振興計劃,實施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產業發展規劃,實現換道超車;針對優勢產業,選準龍江戰略性新興產業布局;向創新要動力,用數字、設計和創新為傳統產業賦能,實現傳統產業的信息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等等,充分展現了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奮力推進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信心和決心。第四,充分體現了拼搏進取的昂揚斗志。突出“奮進新征程、再創新輝煌”,強調龍江發展不能慢、不能退,更不能衰,著重強調龍江“必須加快發展、趕超發展、跨越發展、高質量發展”,展現出了新一屆省委帶領龍江兒女發奮圖強、拼搏進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
會議強調,黨校全體教職工要強化使命擔當意識,堅持學習宣傳貫徹好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切實發揮干部培訓、思想引領、理論建設、決策咨詢主陣地作用,圍繞落實省委工作部署和我市重點工作任務,主動跟進,服務中心工作,服務實踐一線。一是深刻領悟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的核心要義。在理論把握上深研細悟,黨代會報告多次強調了哈爾濱在全省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特別要站在全省發展的大局背景下,結合哈爾濱城市優勢和短板,把握好哈爾濱目標方位和基本定位,找準在未來發展中哈爾濱的戰略機遇,為哈爾濱發展實踐提供理論支撐和保障。二是全面準確宣傳闡釋省黨代會精神。將黨代會精神列入主體班教學計劃,結合哈爾濱貫徹落實的實際,開發相關的專題課程,豐富專題課內容。注重教學的方式方法創新,緊貼實踐需求,讓黨代會精神更高效率地入腦入心,在哈爾濱干部的建設發展實踐中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同時,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和闡釋黨代會精神,撰寫理論文章,利用多種載體渠道向更廣泛的受眾宣傳省黨代會會議精神。三是動態跟進主動服務實踐一線。主動融入哈爾濱發展實踐大局中,密切跟進哈爾濱市落實省黨代會精神實踐中遇到的需求,為實踐一線提供理論支撐。特別是結合哈爾濱市實際,圍繞如何落實貫徹好省黨代會精神,研究具體落實的措施建議,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決策咨詢參考。要更加主動地發揮職能作用,用理論的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充分釋放,為哈爾濱扛起省會擔當、發揮龍頭作用,提供思想支撐、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高水平的決策咨詢建議和宣傳闡釋助力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
會議要求,結合省黨代會新的部署,黨校要以時不我待的奮斗精神抓好當前各項工作。一是把握機遇找準定位。省黨代會賦予哈爾濱市發展新的機遇,黨校有責任、有義務按照《中國共產黨黨校(行政學院)工作條例》明確的職能定位,挖掘自身工作潛能,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進一步找準定位。二是立足本職主動作為。要主動融入哈爾濱改革發展大局,按照質量龍江建設目標,全面提升工作質量。要發揮干部培訓主陣地作用,不斷提高干部培訓的質量,特別是要進一步探索教學方式方法創新,注重教學成效;不斷提升科研能力,進一步深入開展理論研究,不斷推出新成果,為教學科研咨政提供強大支撐;在宣傳理論、闡釋理論方面要形成新的、更大影響力的黨校品牌;要不斷擴大對地方決策咨詢的覆蓋面,增強理論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比率。三是振奮精神重塑學風。以深入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培養嚴謹務實、刻苦鉆研的學術風氣,以及嚴、細、實和敢于擔當奉獻的工作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