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中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
?
中共哈爾濱市委黨校
政治和法律教研部講師
楊江瀅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最為重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其傳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圍之廣、防控難度之大,已超越了公共衛生安全范疇本身,事關國家總體安全。面對伴隨疫情而來的國家安全新特點新趨勢,要構筑更加堅固的國家安全屏障,從國家總體安全的角度定位、規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宗旨。國家安全歸根結底要保障人民利益,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生命健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條件,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因此,要始終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疫情防控的工作導向,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把醫療救治作為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醫療救治工作堅持在科學精準救治上下功夫,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全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提高收治率方面,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四早”原則。降低病死率方面,加強重癥患者管理,按照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四集中”原則,給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國家安全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群眾是做好疫情防控的主體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戰勝這次疫情,給我們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國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要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終勝利,必須盡最大力量動員群眾、組織群眾。要廣泛動員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層干部、下沉干部、志愿者等,要凝聚起包括醫療物資生產工人、醫院建設者、快遞小哥、宅家民眾等全社會各方力量,群防群控,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完善國家安全任務體系,提升生物安全等非傳統安全治理能力。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處于全面拓展期,國家安全的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從內涵的角度看,總體國家安全觀運用系統思維,將國家安全狀態、能力、過程等作為一個有機系統的體系。在此意義上,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一次公共衛生安全大考,更是對國家安全治理能力的一次綜合大考。從外延的角度看,總體國家安全觀謀求構建集多個國家安全任務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這就要求疫情防控工作既要事關當前,更要意在長遠,補齊國家安全任務體系短板。
變局之下,國家安全的特點之一表現為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非傳統安全威脅壓力上升。新冠肺炎疫情集中展現出了非傳統安全問題突發性、聯動性、破壞性強的特點,并且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還將帶來更多復雜多變的外部風險,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如防疫物資保障凸顯了國家產業安全的重要性。隨著疫情的發展變化,經濟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多方面國家安全任務都需統籌考慮。其中,生物安全在國家安全戰略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生物安全威脅有著不同以往的特點,其不確定性來自于人類對客觀世界認識的有限性,對威脅產生根源與認識的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物安全威脅的廣泛傳播性、不確定性和高難度防擴散性。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生物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平時和戰時結合、預防和應急結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結合,加強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和能力建設?!笨傊?,要站在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健全國家安全體系,防止由疫情引發系統性安全風險。
運用系統全面可持續安全思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總體國家安全觀既是認識論,又是方法論,為疫情之下維護和塑造國家安全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首先,總體國家安全觀揭示了國家安全的系統性,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方方面面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如疫情防控取得成效需要以科技安全、網絡安全、資源安全等作為現實支撐。其次,總體國家安全觀更具全面性,既體現在國家安全任務體系的全面性,也表現為實現國家安全途徑的全面性。疫情防控不僅要強調公共衛生工作體制機制建設,也要綜合運用經濟、文化、教育、政治、外交等多種途徑手段。再次,總體國家安全觀謀求國家安全的可持續性。在國家安全的總體設想上,不但要治標,更要治本。疫情防控中既要有現實的應對措施,也要有后續手段;既要著眼于眼前,也要立足于長遠,完善相關體制機制,前瞻性地應對疫情帶來的各種安全問題。
在我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大背景下,要正確處理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做到既重視安全,又重視發展,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安全是發展的條件。要堅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在境外疫情加劇蔓延的整體形勢下始終保持警惕、嚴密防范,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抓緊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另一方面,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在堅持不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力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提速擴面,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樹立共同安全觀,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疫情。
總體國家安全觀要求在處理國家安全問題時,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疫情面前世界各國人民命運與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因此,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對本國人民生命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
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造成了遠超預期的影響,團結一致抗擊疫情更顯迫切。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并發表題為《攜手抗疫 共克時艱》的主旨發言,提出盡早召開二十國集團衛生部長會議,加強信息分享,開展藥物疫苗研發、防疫合作,建議發起二十國集團抗疫援助倡議等,得到國際社會積極響應。3月31日,聯合國發表題為《共擔責任、全球聲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社會經濟影響》的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聯合國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大考驗,國際社會需要作出更強有力、更有效的應對,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共同戰勝這場危機。中國發出的倡議為打好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提供了所應遵循的方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經成為推動抗擊疫情國際合作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同國際社會攜手抗擊疫情中,我國在人員管控、科學研究、經驗分享、物資生產等方面擔當起了負責任大國的積極作用。